公司新闻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公司新闻  /  长波通滤光片在医院检验科是如何减少背景干扰的?

长波通滤光片在医院检验科是如何减少背景干扰的?

更新时间:2025-10-16

浏览次数:118

  在医院检验科,光学仪器常被“杂散光”困扰。LED照明、室内荧光甚至日光都会混进检测通道,像雾一样掩盖微弱的生理信号。长波通滤光片正是一把“光学闸门”,它只放行“比设定值更长”的那部分光,把短波干扰挡在系统之外,从而显著提升信噪比。
  镀在玻璃表面的几十层纳米薄膜,通过干涉让短波反射、长波透射。以LPF650为例,650 nm以下的可见光被反射回光源,650 nm以上的近红外则>90%穿透,过渡区陡度可达1%波长,相当于完成“从开到关”。
  先看荧光显微镜:激发光通常位于480–550 nm,而细胞发出的荧光在650 nm以上。把滤光片装在相机前,590 nm以下的激发泄漏与散射光被一次性剔除,只剩红色荧光进入CMOS,背景骤降一个数量级,单光子层级的钙火花也能被清晰捕获。
  再看拉曼诊断:785 nm激光照到组织上,瑞利散射仍是785 nm,拉曼信号则移到800-950 nm。一片785 nm长波通滤光片放在探头前端,可把瑞利散射压到10⁻⁵以下,让早期肿瘤的微弱分子指纹“浮”出噪声,实现床旁无创活检。
  体内成像同样受益:近红外二区光子散射少、穿透深,但常被700–900 nm的照明泄漏污染。使用该系列滤光片后,短波背景被“一刀切”,血管图像对比度提高3×,剂量只需原来的1/3即可获得同等清晰度,显著降低对患者的光照负担。
  此外,长波通滤光片还能保护昂贵探测器。硅基芯片对<450 nm的蓝光最敏感,长期暴露会暗电流倍增。在光路前端加滤光片,把蓝光、紫外反射出去,既降噪又延寿,一举两得。
  长波通滤光片用“一刀切”的光谱策略,把短波干扰、激发泄漏与有害高能光子统统拒之门外,让医学影像、生化检测和体内导航获得更纯净的信号。随着近红外荧光探针与拉曼技术的普及,滤光片正从幕后配角升级为临床精准诊断的“守门人”。

分享到